网上正规实盘配资杠杆 1978年阿尔巴尼亚拿我国上亿军援后翻脸,邓小平下令:停止援助
在欧洲巴尔干半岛上网上正规实盘配资杠杆,有这样一个“三盟三叛”的山区小国,它先后与南斯拉夫、苏联、中国结成了“牢不可破、亲如兄弟”的同盟,又三次果断地背弃盟友,反目成仇,把南斯拉夫、苏联、中国得罪了遍。
它因为太过贫穷,而被认为是最不像欧洲的欧洲国家。
这个国家就是曾经被誉为欧洲社会主义明灯的阿尔巴尼亚。
上世纪50——70年代,中国和阿尔巴尼亚的关系堪称社会主义阵营的典范。
中国不计成本、慷慨大方地向这个欧洲最贫困的国家援助了约90多亿人民币价值的物资,平均每人得到4000多元,是受援国里面人均金额最多的国家。
然而在1978年,对阿尔巴尼亚持续20多年的援助却被邓小平一手截断,援阿技术专家全部回国,双方大使离任,中阿关系几近破裂。
曾经的一盏社会主义明灯自此黯淡无光,令人倍感唏嘘。
为什么邓小平选择在78年叫停对阿的援助,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隐情?中阿关系破裂后,阿尔巴尼亚发展得如何呢?
(一)欧洲最穷的国家之一 如何成为中国铁杆盟友
说起阿尔巴尼亚这个国家,上了年纪的人肯定不会陌生,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,它同越南、朝鲜一样,是在官方宣传中亲如兄弟的国家。
著名的钻石牌香烟就是从阿国进口的,各类宣传中阿友谊的油画、标语、邮票对老人来说耳熟能详。
(中阿友谊宣传画)
但是和越南、朝鲜两个儒家文化圈的邻国不同,阿尔巴尼亚远在万里之外,人种不同、文化迥异,是如何与我国产生交集的呢?
阿尔巴尼亚素有“山鹰之国”称呼,地势崎岖,民风彪悍,国土狭小,是欧洲最穷的国家之一。
二战结束后,作为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,阿国不仅被西方列强所敌视,还被南方的希腊所觊觎。
后者一直希望将阿国南部土地吞到自己口中。
为此,阿国不得已以牺牲部分主权为代价而寻求南斯拉夫的庇佑,内政外交受制于铁托的安排,在外人眼中已和附庸国没什么区别。
(布加勒斯特会议)
而中阿两国关系极速升温的标志性事件,发生在1960年的布加勒斯特会议上。
在当时,和中国“非亲非故”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,是唯一一个站出来声援中共的政党。
阿尔巴尼亚路见不平的做法让中方备受感动,中阿外交热度却如火箭般升温。
在此后十多年间两国领导人交流互动十分频繁,外交礼仪超常规格成为常态,组建了事实上的盟友关系。
同时为了弥补苏联撤销援助造成的重大损失,中方主动填补上了这个空缺,海量般的物资、各行各业优秀的专家人才被输送到这个欧洲社会主义明灯当中。
(二)“你们有的,我们也要有,我们不向你们要,向谁要呢?”
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,不是世界上最多的,但恐怕是世界历史上最无私、最真诚的。
中国人勒紧裤腰带,一点点挤出来身上不多的奶水,竭尽所能地“喂饱”阿尔巴尼亚。
Joy Yang指出购买并持有黄金的投资者更关注宏观,并强调黄金在市场泡沫中是一种长期的价值储存手段。
从数据上看,自1954年到1978年,阿尔巴尼亚从中国获得了将近90多亿价值的物资,包括180万吨粮食,100多万吨工业钢材,超过1万台的拖拉机,6000名工程师。
这个援助数目意味着200万人口的阿国平均每人可以拿到4000多元,是中国所有对外援助国里面人均份额最多的国家。
(驾驶中国拖拉机的妇女)
援助内容上看,从钢铁厂、纺织厂、玻璃厂、造纸厂、化肥厂、电力、煤炭、军工、通信传媒等等几乎应有尽有。
凡是阿尔巴尼亚没有的,我们帮助它从无到有,凡是阿尔巴尼亚有的,我们也要帮助它进行扩建。例如阿国原来的小水电站不过只有几万千瓦,到78年时已经扩充成了88.6万千瓦的大型水电站。
阿尔巴尼亚领导人霍查曾这样对中方说:“你们有的,我们也要有,我们不向你们要,向谁要呢?”
中国的援助不仅数量多、门类全,关键质量也是无可挑剔,个别甚至达到了世界领先。
当时阿方希望中国建立一个钢铁厂,可是阿国境内缺少铁矿石,只有红土矿,要想炼钢必须从外国进口铁矿。
为了满足阿方自力更生的需求,中方顶级科研人员日夜攻关,研制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湿法冶金工艺,使得在阿国内利用红土矿大规模冶钢成为可能。
(中国援建纺织厂奠基仪式)
需要指出的是,中国不像其他霸权主义国家对外援附加一系列不平等条件,从未以牺牲阿方权益为条件去提供援助,反倒主动进行倒贴,接盘阿方卖不出去的劣质产品。
例如前面提到的“钻石牌”香烟,实际上这款香烟在国内烟民心中口碑很差,“味道有如臭脚丫子”,可中方仍然大量进口此类产品。
(钻石牌香烟)
在“基建狂魔”的帮助下,阿尔巴尼亚一改过去巴尔干落后国家的面貌,一座座气派的高楼从这个欧洲穷国土地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一间间崭新的工厂在这个国家落地扎根。
截止70年代后期,阿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800美元,远远高于我国1978年时的人均gdp156美元。
然而中阿两国的友谊并未持续多久,经历了60年代非比寻常的蜜月期,在70年代初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。
(三)升米恩,斗米仇 阿尔巴尼亚与中国决裂
老话说,升米恩,斗米仇,放在中阿关系上可以说再贴切不过了,中国给阿方援助是情分,不给是本分。
可阿方却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,如霍查所说:“阿方寻求援助就如同弟弟向哥哥要帮助一样的性质”。
一旦中国减少援助,阿方就认为这是中国亏欠他们的。
(恩维尔·霍查)
阿方以开展六五计划为由,在1974年向中国狮子大开口,列出了一份粮油、20套项目、5000万美元汇款等项目在内总价值高达50亿人民币的庞大援助清单。
当时中国自身经济尚处在困难中,很难有足够的余力支撑得起如此之高的要求。
可为了照顾两国传统友谊,中方仍然挤牙膏似的为阿方提供了5亿人民币的无息贷款、一系列军火物资。
没想到阿方反倒大为不满,在国内掀起了一股批判中国的舆论战,还拒绝提供中国需要的原油和沥青等重要资源。
事实上,阿方所寻求的援助很大一部分是属于“饱和求援”,根本是其领导人霍查出于好大喜功的需求而提出的。
例如在一次访问当中,阿方看到我国某学校的体育馆十分新颖,便突然脑袋发热要求中国也在阿国内建造同样数量的体育馆,这令我方接待人员顿感无语。
(霍查与周恩来)
要知道,阿国人口才200万,按照我国几亿人口标准建造如此多的体育馆根本是无稽之谈。还有一次阿方看到西欧电视机普及率很高,便希望向发达国家看齐,让我国帮助他们实现每个农村社都拥有一台电视机的计划。
花别人的钱,自己总是不心疼的。
根据时任驻阿大师耿飚回忆,阿方对中国援助物资的浪费已经达到了十分夸张的地步,很多高标准的水泥被拿来当做纪念碑、碉堡,讽刺的是,碉堡进入新世纪后因为太过碍眼而被阿方了推倒了将近一半。
(阿国内不少使用中国优质钢筋水泥建造的碉堡,如今基本废弃)
除了胃口越来越大,中阿外交路线的分道扬镳也加速了两国关系的恶化速度。
尼克松访华后,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,这令仍然坚持“打倒美帝苏修”意识形态的霍查感到怒不可遏。
他认为中美关系改善是不可接受的,完全是背叛世界革命的行为,从内部批判到报纸上火力全开“呛声”,全然不顾昔日的情谊。
不过需要说明的是,中国并非没有通知阿方尼克松访华相关信息,中美关系缓和也并未涉及到阿方的国家利益。
可阿方仍然固执地以意识形态为纲,认为自己才是“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”,霍查担心,与美国的“妥协”将会威胁到意识形态的纯洁性,从而冲击到自己的权威性与合法性。
(尼克松访华)
明眼人都看得出,阿方一手拿着中国的物资,一手高举反华的旗帜,这样的畸形关系是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的。
中国人无法容忍阿方得寸进尺的无理要求,于是在1978年,邓小平果断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!
(四)以直报怨 邓小平果断出手叫停援助
邓小平复出后,中国的对外援助战略发生了180度调整,务实谦虚、韬光养晦的策略取代了过去那种不计成本的“国际主义援助模式”。
邓小平对此说到,中国永远不当第三世界的“头”,也不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“中心”的大旗。
显然,高额的外援已经过多占用了中国原本应该用于改善国内民生的资源,超出了中国的能力范围。
据统计,中国对外援助所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长期偏高,在73年达到了创纪录的7.2%,让我国财政压力陡增。
加上部分受援国又贪得无厌、忘恩负义,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年,在邓小平指示下,外交部宣布:
中国停止一切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,撤回所有阿境内的技术专家。
我们主动扔掉这个巴尔干大包袱,轻装上阵开展国内经济建设。
眼见“提款机”跑了,阿方暴跳如雷,愈发地不可理喻,其中由霍查本人带头下场发起全面攻击中国的舆论战,将隔着十万八千里的中国当成了“比苏联更加危险的敌人”。
更有甚者,80年代初期中国驻阿大使馆内部竟然还被对方安装了窃听器,非常具有黑色幽默的是,窃听器上面赫然印着几个显眼的英文字母——“MAED IN CHINA”!
(阿尔巴尼亚街景一瞥)
随着中国援助的撤离,得罪了西方、苏联、中国的阿尔巴尼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彻底成为了国际社会的“孤家寡人”。
昔日的这盏社会主义明灯变得黯淡无光,经历了漫长的衰退,独自咽下了中阿关系破裂带来的严重后果。
从经济上看,阿国人均GDP从800美元一路直降到低谷期的200美元(1992年)。
这一数字相当于当年世界人均GDP的二十三分之一,邻国塞尔维亚(1995年)的十分之一,重新跌到了欧洲最贫困国家的行列中去。
(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)
霍查去世后,中阿关系有所恢复,可再也无法达到过去亲密无间的状态当中。
特别是新世纪以来,阿方成为了美国在巴尔干半岛的桥头堡,在2009年正式加入了北约,于多个国际议题上屡屡抨击中国、站队欧美。
结语
平心而论,结好阿尔巴尼亚确实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打开了我国的孤立外交局面,在社会主义阵营留下了良好的口碑。
但不切实际的援助数目也带来了严重的财政负担,拖累了我国的建设速度,有点得不偿失。
所以邓小平及时叫停了包括阿尔巴尼亚在内的一大堆无偿援助,扎紧了自己的钱袋子网上正规实盘配资杠杆,肥水不流外人田,充分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务实精神。